借力住宅产业化 我国钢结构必大有可为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压力的日益增大,国家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日趋重视,发展绿色建筑已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这对钢结构行业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钢筋、混凝土依然是我国建筑的主要材料,在一些地区甚至还能看到砖混建筑。在美国、日本等些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占全部住宅的比例高达30%以上,而我们国家的钢结构住宅仍处于试点推广阶段。那么,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发为什么发展这么缓慢呢?
扬长避短 加大宣传力度
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几次破坏性很强的地震,使钢结构建筑最重要的优点——抗震性能好——凸显出来。但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钢结构住宅的建造成本确实比混凝土建筑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灾后重建中推广钢结构住宅对恢复当地经济没有混凝土建筑的拉动力大,因为钢结构住宅是工厂化预制生产,在施工现场组装,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此外,对于建筑物来说,只要能达到国家发布的抗震标准就是安全的,不能因为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我们就把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定得过高,要建造适合我国国情的住宅。美国、日本的建筑物抗震标准比我国的高一些,这是由国家实力决定的。美国、日本的钢结构住宅占有率比较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钢结构的抗压性、抗拉性很好,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不会产生脆性破坏,而混凝土结构会产生脆性破坏,并且不可重复利用。
钢结构住宅在我国还没有普及的重要原因是老百姓对其知之甚少。老百姓不会关心钢结构住宅能否进行产业化生产,他们更关心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很多老百姓没有接触过钢结构住宅,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大,导致他们认为钢结构住宅住着不舒服。
完善使用功能 首推小高层
要推广钢结构住宅,就必须完善钢结构住宅的使用功能,不能让钢结构住宅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一些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都围绕建筑结构下工夫,这是错误的。实际上,结构是为建筑服务的,建筑的使用功能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结构也好,技术也好,最后都要落实到使用功能上,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住着舒服。